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9-10-18 09:40 进入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

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名称及方向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代码:560301

方向: 控制技术方向 制造技术方向

2.学制:三年

3.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又具有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机电产品生产与管理、机电设备营销与服务等岗位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职业前景

在机电设备制造与使用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可成长为维修技师、机电一体化工程师等。

5.主修课程

液压与气压传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CAD、交直流调速与变频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数控加工工艺及刀具夹具、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机电设备装调与维护。

二、人才需求及就业情况

1.产业背景及人才需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联产业为装备制造业。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行动纲领,是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最终实现中国的工业4.0。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智能装备和产品,如自动化生产线、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直接针对服务的行业领域。 随着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企业进行数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将会普及应用,需要大量操作、调试、维护、维修和改造方面的专业人才。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 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襄阳“十三五”规划提到 “打造万亿工业强市”“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智能装备的系统化集成需要熟悉各类设备单元和系统网络的系统集成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

2.就业岗位

根据学校情况以及专业基础,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为以下四个岗位群

 (1)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2)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

(3)机电产品生产与管理     (4)机电设备营销与服务

三、专业教学条件

1.结构基本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初步建立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0人,承担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工作。其中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副高以上职称比例为30%,双师素质教师8人,占80%。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1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兼职教师4人,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校外兼职教师2人,校内兼职教师2人。在专任教师中,部分教师来自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技能较强。

2.教学条件实力雄厚

校内实训室建设初具规模,拥有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控制系统实训室、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电机拖动实训室、机械手实训室以及与相关专业群共享的电工电子实训室、电子装配实训室、电控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液压与气动实训室、电机维修实训室、PLC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机械/电子CAD实训室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年度完成了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控制系统实训室的建设,该实训室可以进行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变频器技术、组态技术应用等多门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湖北维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实训基地正在建设中。

 

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控制系统实训室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工程师授课

3.课程与教材

 在公共素质基础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和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中,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选取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案例、创新创业知识与案例、人文科学知识、先进技术应用知识等建成通识课程,支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健康人格养成的培养。

 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和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中,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基于职业岗位需求,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课程实施与考核”的思路,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将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职业道德与个人素养的培养、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训练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教材突出实用性,前瞻性,良好的扩展性,充分关注行业最新动态,紧跟行业前沿技术。选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按照学习领域教学需要编写特色教材。

三门院级精品在线课程,专业教师校企合作先后主编、参编教材近6本。本年度选用国家规划教材2部,近两年来专业课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比例已经达到80%。

4.校企合作

 本专业目前与东风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襄阳汽车有限公司、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湖北江华机械有限公司、襄阳中车电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众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轻型商用车分公司、鸿准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合壁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永喆集团、力神电池(苏州)有限公司、昆山博古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15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能满足学生的认知实习、见习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 

  学生在湖北维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认知实习   学生在江华机械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习

 

学生在力神电池(苏州)有限公司进行岗前培训   学生在昆山博古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进行岗前培训

四、学生学习效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6届毕业生78人,就业人数75人,初次就业率达到96.15%,本地就业率达到61.3%,省类就业率66.7%,毕业生专业相关度73.7%。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比例为100%,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1.24%,雇主满意度91.77%。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为83.3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7届毕业生131人,就业人数128人,初次就业率达到97.71%,本地就业率达到62.8%,省类就业率67.1%,毕业生专业相关度74.8%。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比例为100%,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1.24%,雇主满意度91.77%。

五、专业特色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创新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式,推动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施认知实习、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本专业还与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班培养”协议,奥特佳订单班于2016年3月正式挂牌。

2.职业素养与课外学分

构建并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通过公共素质拓展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类养成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构建既自成体系、又与专业教学相互渗透的课外学分体系,推进课外学分奖励机制,将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

3.技能证的考核标准贯穿于教学中

对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任务相关内容,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过程。本专业2016、2017届毕业生获取职业技能证的比例达到了100%,其中80%左右学生获得了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证书,其他获得了数控车、铣工、制图员等高级职业技能证书。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