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技能高考网!本站提供湖北技能高考、单招考试一站式服务。
技能高考网
  • 医学院校
  • 学校资讯
  • 招生简章
  • 招生专业
  • 招生问答
  •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技能高考网 > 医学院 > 学校资讯 >

    武汉医学专科学校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8-28 11:29

    武汉医学专科学校有五所

    1.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logo.jpg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源于湖北省立医学院基础部,创始人为知名医学专家、留德医学博士朱裕璧教授。经过七十年的历程,学院已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国家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共有9个系(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生理学系、病原生物学系、药理学系、免疫学系、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医学遗传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1个研究所(武汉大学医学病毒学研究所),3个中心(武汉大学医学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武汉大学食品与药品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现有教职工210余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59人、博士生导师48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高水平人才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湖北省高端人才计划重点培养对象1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湖北省其他高水平人才6人、湖北省创新团队3个、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珞珈杰出学者1人、珞珈学者特聘教授3人、珞珈学者讲座教授8人、珞珈青年学者7人。

           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个省级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一级、药理学二级),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医学免疫学),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局部解剖学、医学免疫学),5门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寄生虫学和医学免疫学),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过敏及免疫相关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发育源性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和免疫学系为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卫生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

            经教育部审批,学院获批增设基础医学新专业。学院承担着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学和预防医学5个专业的四、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和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生(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以及硕士生、博士生的医学基础课教学任务。几十年来,已培养了医学本科生20000余名,博士、硕士生3000余名,为国家医疗卫生、教育、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有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生120余人,博士生110余人,留学生300余人。我院学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特等奖、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武汉大学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等表彰,学生参与的“青春红丝带”活动获团中央“优秀社会实践队”称号。

           近5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6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2项、重点项目2项、重大国际合作1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973”项目1项、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华医学奖二等奖2项。

           学院积极实施开放办学的战略思想,与美国、英国、日本、芬兰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一些院校建立了院(校)际交流关系。开设了与法国南锡大学联合培养的临床医学七年制、八年制中法实验班,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的临床医学五年制实验班。

           学院已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医学专业人才的摇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和口腔医院三所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为学院所有医学生的早期接触临床教育基地。

            学院曾多次被评为湖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9CF92C5A122151B0D77F9315123_D348C109_5D439.jpg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一所具有110余年办学历史的医学名校,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首批共建的10所部属高校医学院之一,是全国首批试点八年制医学教育院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院校,是中德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全国首批同时拥有国家级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三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两所院校之一。

     学院现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护理学院、法医学系、生殖健康研究所以及10所临床学院;设有14个本科专业,6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管理进入A类,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进入A+;基础医学、药学进入B+。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社会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9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临床医学接近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同时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660余人、副教授83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5人。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构建和完善了充满活力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学医在同济”的闪亮名片。目前在校生9400余人,其中本科生4100余人,研究生4500余人,留学生680余人。学院拥有3个国家教学团队、4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5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主编各类国家级教材114门,获国家教学成果奖9项。建院110余年来,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了8万余名医药卫生人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侯云德院士,中国两院院士裘法祖、吴旻、陆道培、张涤生、周宏灏、胡盛寿、杨宝峰、陈孝平、马丁、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武忠弼等都是我院培养的杰出校友代表。

     学院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坚持面向国际医学科学前沿,面向健康中国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健康与科技对接、健康与社会对接,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构建和完善了覆盖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的重点科研平台。建有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累计获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湖北省创新群体11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0项,省部级科技奖399项,其中一等奖87项。2000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6项,国家“863计划”3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45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130余项等,累计到账科研经费近20亿余元。2014年以来,连续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突破300项,位居全国医科院校前列。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中部地区医疗中心、区域终极诊疗医院,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2016年以来,按省校、市校共建共管模式,学院整合优质医疗教学资源,将7所有实力的专科医院和有特色的综合医院扩增为直属附属医院,新增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附属湖北肿瘤医院、附属武汉普爱医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各附属医院坚持以爱心奉献社会,以仁术服务人民,汇聚成了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同济力量。

     学院起航于德国医师宝隆博士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因历史渊源,学院始终将对德合作与交流放在重要地位,确立了“以德国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国际交流”的工作思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德、美、英、法、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医院、研究机构等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签署了国际校际合作协议40余个,共建中外合作科研基地8个,与一批世界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学生联合培养、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研究等卓有成效的对外交往工作,有力提升了学院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展望未来,学院将发扬“团结严谨、求实奋进”优良校风,传承“同舟共济、开拓创新”精神品质,努力把握新机遇,培育新优势,为建设一流医科、一流医学院而努力奋斗。  

    3.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3ef84d45-faf6-4441-9d67-2191e23236f7.jpg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先后历经武钢医学院(1960年)、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65年)、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1995年)和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1999年)。医学院是武汉科技大学主体学院之一,坐落在美丽的黄家湖畔,校园环境优美,治学风气严谨,人文氛围浓厚,是学医的理想场所。

    历经60年的发展建设,医学院形成了以临床医学专业为龙头,融预、护、药、技等专业为一体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以及以本科教育为主,融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和卫生检验与检疫5个本科专业;是生物医药工程、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临床医学、护理学和药学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学生2655人,其中,在校本科生2285人、研究生244人、留学生126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5人(不含教学医院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86.67%,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为73.33%;现有医学相关学科研究生导师180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导师占96%,45岁以下导师占56%;现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楚天学者7人、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2人,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学院现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系、护理学系、临床医学系共5个院系;拥有附属天佑医院、汉阳医院、普仁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孝感中心医院、武昌医院和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共8家附属(教学)医院,总编制床位数达9004张。此外,还建有护理、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实习实训基地30余家。

    学院现有基础医学湖北省教学团队、预防医学湖北省名师工作室、职业病防治湖北省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机能学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性项目。建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药学、护理与临床技能五个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围绕重大疾病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学院形成了稳定的学科团队与研究方向,建有“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感染免疫与肿瘤微环境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脑与认知功能研究所、营养与慢性病防治研究所、社会发展与健康管理研究所、新药创制研究所、护理学研究所”共7个校级科研平台。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文社科基金37项,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8项,承担湖北省卫生计生委项目和各类企事业委托项目112项,发表科研论文466篇,其中,SCI收录138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6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5项。

    医学院始终秉承“厚德精医、博学济世”的办学理念,长期致力于培养厚医学基础、强实践能力、高人文素质、追求卓越的医学人才,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近年来连续获得“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优良学风学院”和“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近5年,学院学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40%左右,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10%左右,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中赛区)二等奖,全国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作品比赛一等奖,全国公共卫生技能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二等奖,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大学生“创青春”竞赛全国三等奖等荣誉。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互派专家访学、教师进修和学生交流活动,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环境与职业卫生系、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生殖医学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病理中心、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美国华盛本大学护理学院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医学院将进一步践行武汉科技大学“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弘扬“沉静好学,知行合一”的学风,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促进医学与相关学科间的渗透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医学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专业人才。

    4.江汉大学医学院

    95a1fb7a-1a4c-4f82-a485-589191fa993e.jpg

    江汉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历史悠久。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的本科教育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武汉第二医学院、武汉中医学院。护理学教育溯源于1888年英国教会在汉口普爱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

    医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学、药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护理(涉外)、康复治疗技术等2个专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科学型硕士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招生。医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专科教育。目前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100余人、本科生1800余人、专科生400余人。医学院已于2015年顺利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标准认证。

    医学院的医学教育资源充沛。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为湖北省基础医学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各类实验室、标本室160余间,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医学教育相关实验设备8300余万元,其中单台价值1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80余台套。建有一座1000余平方米的FPH级标准实验动物中心。拥有湖北省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医学实验公共平台。建有与医学教育相关的校级研究院所6个:江汉大学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江汉大学肿瘤研究所、江汉大学-同济现代药业中医药研究所、江汉大学免疫疾病研究所、江汉大学-兰丁早期肿瘤筛查研发中心。还建有基础神经医学、胃肠肿瘤等6个院级科研创新团队。

    医学院基础医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本部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的相关教职工257人,其中专任教师159人、教授32人、副教授7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5人、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4人、武汉市十大名师及武汉市中青年中医名师3人、武汉市十百千人才2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4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3人。有40余位专家在国家、省、市各专业学会担任主要职务。

    医学院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现有37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附属医院5所、临床医学院2所、儿科临床学院1所、教学医院5所、实习医院25所、全科医学社区实习基地5所、公共卫生实践基地1所、大型药学实践教学基地4所。其中从事临床理论、见习、实习等全程临床教学的医院8所,实际开放性床位共14000余张。从事临床医学教学的临床教师1600余人,其中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300余名,国家医师奖获得者及二级教授(主任医师)30余名。

    学院始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中心,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着力点。已建成多个重点学科,其中“基础医学”与“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为武汉市重点学科。学院目前有湖北省精品视频课程2门,江汉大学精品视频课程6门。学院《人体解剖学》等课程已上线全国优课联盟。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以科研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以科研促进成果的产业转化。基础医学研究和8所全程教学医院的临床研究成果丰硕。近五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57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80余项,发明专利50余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6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5500余篇,其中被SCI、SSCI、EI、ISTP收录4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

    学院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素质培养。推行“三早”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理念、临床医学专业采取2.5+2.5分段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PBL、CBL等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注重文化及学术交流,鼓励大批师生赴境外访学、游学,开展留学生短期访学和学历教育。学院先后多次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学院积极服务社会,建有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类(实践技能)与考官培训基地,建有武汉市红十字会医用组织综合利用与研究中心。学院是美国国际护士资格鉴定考试站(CGFNS),负责国内中南地区美国职业护士考核(ISPN)考试事务。是全国医护英语等级考试(Mets)考点、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点。护理等专业已有数百名毕业生迈出国门,分别在新加坡、阿联酋、沙特、日本、美国等14个国家从事医护工作。学院近年增设了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临床医学(儿科方向)等特色专业方向以满足行业专门人才急需。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持续发展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百余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各类医护专业人才,为国家医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武汉及周边地区涌现出一大批医药卫生行业精英校友,医院领导、各类专家、各类先进模范不胜枚举。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3%以上,全国大学生四级英语统考通过率平均为90%以上。本科生考研成功率平均为20%左右。

    5.湖北中医药大学

    t01da8f384c043a1176.png

    湖北是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校是我国较早开办中医本科教育和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优秀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湖北省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省属高校;还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江城武汉,占地总面积1610亩,建筑总面积51万平方米。昙华林校区历史人文底蕴浓厚,古朴典雅,书香氤氲;黄家湖校区现代化功能齐全,大气磅礴,秀美庄严。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8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2.9万册、电子图书414.2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185人,其中专任教师720人,专业技术人员918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412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4882人。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弘扬“求真求实 精勤博极”的时珍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为办学理念,秉承“勤奋求实  发掘创新”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共培养近十万名毕业生,涌现了一批包括欧亚科学院院士、973中药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在内的知名校友。

    学校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办学类型较为丰富,涵盖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学校现有3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校现有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优势学科,1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优势学科群;建有5个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专科。拥有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学校建有1个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3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1个针灸治未病国际合作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及其他13个省级、武汉市科研平台。学校是全国十大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肝病基地”、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湖北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基地“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的依托建设单位”。学校也是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培训和研究中心、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湖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拥有李今庸教授、梅国强教授等国医大师;拥有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为代表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人;湖北中医大师10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1人;湖北中医名师20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6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5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4人;武汉中医大师4人;武汉中医名师4人;武汉中青年中医名医4人。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享有对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资格,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多个层次;在校港澳台生及留学生规模位居湖北省省属高校前列;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高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与北美相关大学联合建有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与管理人员对外交流基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有“一带一路”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中(中国)马(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

    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连续两届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连续七届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参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进入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中医学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

    六十载躬耕树蕙,弦歌不辍;新甲子奋进跨越,再续华章。新甲子,新征程。学校将以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强的担当,继续扎根荆楚大地,面向行业,辐射全国,聚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着力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步伐,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等方面积极作出新贡献。


    湖北单招/技能高考院校库

    免责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资讯